查看原文
其他

南京师范大学校地合作指引,上线!

合作共赢的 南京师范大学
2024-11-02

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和“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”A类建设高校,综合实力位处全国师范高校第一方阵、全国地方高校前列。学校设有28个二级学院,建有2个独立学院,学科涵盖哲、经、法、教、文、史、理、工、农、医、管、艺和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。学校拥有仙林、随园、紫金三个校区,总占地面积3269亩,随园校区有着“东方最美丽的校园”之美誉。2022年学校百廿校庆之际,国家领导人勉励学校“弘扬优良传统,作出更大贡献”。

学校办学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,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南方发祥地。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,在原南京大学、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。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。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“211工程”高校行列。2015年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。2017年、2022年连续两轮入选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。目前,学校正在着力建设“特色鲜明、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”。

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,名家大师辈出。李瑞清、江谦、柳诒徵、郭秉文、李叔同、张士一、陶行知、陈鹤琴、吴贻芳、孟宪承、杨贤江、徐悲鸿、高觉敷、罗家伦、潘玉良、张大千、唐圭璋、傅抱石、陈邦杰、陈洪、吴作人、李旭旦、孙望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曾在此主政或执教。学校也培养出了如谢剑平、杨金龙、朱为宏、黄和等两院院士,洪银兴、公丕祥、吴康宁等人文社科名家,郑小瑛、尉天池、吴为山等艺术家,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,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。



人才培养


学校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,深入实施一流本科人才与卓越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,持续深化“三全育人”改革,构建完善“五育并举”生态,加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、国际视野、人文底蕴、厚生品格、创新素养、自主发展的一流人才。



学科建设


学校确立“弘文、强理、建新工”的学科建设思路,持续优化学科布局,深入实施学科建设“高原造峰”计划,强化基础学科,建设特色学科,加强文理工科的交叉、融合、创新。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,加快培育合成生物学、地理空间智能、区域国别学等交叉学科方向,形成了多学科协同发展、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,为人才培养、科技创新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学科基础。




科学研究


学校瞄准世界科学前沿,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,不断提高科研组织化程度和“卡脖子”问题攻坚能力,近年来高水平成果持续涌现,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要突破。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,近五年学校在Nature、Science、PNAS上发表论文近40篇,研究成果入选年度“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”和“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”。学校拥有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96个,产学研服务平台11个。学校与常州合作成立合成生物产业研究院,共建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。学校人文社科优势明显,近五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6项,其中重大项目28项,立项总数稳居全国高校前20位。13部专著入选“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”。学校建设省部级平台54个,道德教育研究所入选“双一流”高校教育智库核心榜单,《中国法治社会发展报告(蓝皮书)》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。




师资队伍


学校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和加强人才工作,积极推进“人才十大行动计划”,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,加大力度引育高层次人才,打造人才强校新态势。

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3280人,其中专任教师2165人,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676人,副高级职称746人。拥有全职在岗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,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、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、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、海外院士6人。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各类国家级人才累计117人次,各类省部级人才累计374人次,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,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0人。连续3批入选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。10位学者入选“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”。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《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十年指数(2013-2022)》排行中,我校位列全国高校第33位,居全国地方高校第1位。

2023年,黄和教授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;成功引进诺贝尔奖得主、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·科恩伯格教授,担任国际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;程天君教授教育社会学团队入选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”。


对外合作


学校坚持“跳出教育看教育,跳出南师办南师,打开大门办南师”的开放办学理念,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大力开展科技、人才、教育“三大服务”,深入开展校地、校企、校校、校所和国际化“五大合作”,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,着力打造教育改革“先行区”,构建科技创新“联合体”,建设人才集聚“新高地”,努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双向赋能、双向奔赴。

面向未来,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坚持创新驱动、开放融合、高原造峰、特色发展战略,推进人才集聚、资源汇聚、治理优化,推动高质量发展与“双一流”建设双轮驱动,为“强富美高”新江苏现代化建设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南师力量。

(数据截至2024年5月)


期推荐:






金秋招聘,“职”等你来!


期待“新”上的你,共创“媒”好未来!


南师这场集体祝寿会,温情满满

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

招生 | 考研 | 高考 | 校车 | 体育馆 | PPT

来   源

发展规划处

编   辑

王熙媛

审   核

曹晋婷 朱志义 李   敏


更多南师新闻,敬请留意南京师范大学官方网站。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南京师范大学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